浪奔浪涌,留下在场的历史见证
本文转自:新华日报
程章灿:
胜游亚洲sg官方网站浪奔浪涌,留下在场的历史见证
谈到16天便从策划到成书的《苏超来了》,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程章灿称赞:堪称出版界与媒体界在宣传江苏、推广“苏超”方面打了一场“闪电战”。
“媒体人的文章写得生动耐读,既提供了观察‘苏超’的窗口,也通过足球这一别致角度,展现了江苏的历史与文化。”程章灿笑言,在江苏生活的人里,完全不关注“苏超”的恐怕极为罕见。就连多年来较少关注足球的他,也因“苏超”而重新将目光投向这项运动。他在电视上观看了几场比赛,深感“苏超”与那些级别更高却让人觉得“高不可攀”的足球赛事不同,它有着鲜明的草根性与民间性,踢球的多是身边人,各行各业的人。比如淮安一位39岁的村支书参与其中,这就让人觉得足球离自己很近。“老百姓在其中玩得开心、尽兴,这正是‘苏超’的一大特色。”
对于书中提到的“苏超”玩梗式传播,程章灿认为,江苏13个城市之间互相调侃、打趣,甚至流传出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的说法,看似互不买账,实则是建立在高度文化自信之上的自我解嘲。“什么样的人之间能开得起玩笑?只有好朋友。若非好友,开玩笑可能真会伤了友谊。这种互相玩梗,表面是拆台,实则是补台,从不同角度宣传着江苏,其传播效果十分奇妙,有时甚至比正经严肃的文章、13本城市地域文化史更能引发全国人民对江苏的关注。”
而评论区网友的“金句”,更让他赞叹不已,认为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网友用一两句话切中要害,展现了惊人的聪慧与才华:“我们写文学评论,或是点评一件事,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核心。用一两句话——现代人称之为‘金句’,放在过去就是‘警句’——把事情、书籍或文章的精髓说透。这样的话,既能让人信服,也能广泛传播。有时候,一篇七八千字甚至上万字的文章,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核心思想,可能也就这寥寥几句。”
在“十三太保”中,越输越讨喜的常州格外吸引程章灿的注意。“常州是个有雅量的城市!”面对网友从“常州”“吊州”到“丨州”的各种调侃,常州人没有动怒、没有争执、没有反驳,甚至自己也拿这些说法开玩笑。这种胸怀与雅量,让人觉得常州格外可爱。程章灿认为,常州虽在球场上未能取胜,却赢得了人心,也让更多人因此认识、了解常州,进而关注其历史、特产、景点等,在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上,常州无疑是成功的。
此外,赛场内外的文明风尚也打动程章灿:观众带走垃圾、为失利球员加油、城市间相互致谢,都是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的体现;观众纵然希望赢球,但又不希望比分过于悬殊,这种“见好就收”“留有余地”的想法,也暗含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。
作为首部全景揭秘“苏超”的新书,《苏超来了》让那些因热爱而闪亮的瞬间、因团结而沸腾的城市、因纯粹而动人的故事,永久定格在书页间。
“‘苏超’已成为全网关注的大热点,其发展态势如潮水般,后浪推前浪。这本书的出版,既是‘苏超’继续往前涌动的潮流的一部分,同时也是推动这个潮流的一种力量,两者相辅相成。”对于《苏超来了》的价值,程章灿相信,在未来20年、50年甚至100年,当人们回顾或复盘“苏超”事件时,这本书会起到独特作用。它不仅记录了当下鲜活的历史,更寄托着希望“苏超”影响力更大、更加茁壮成长的美好意愿。它为“苏超”留下了在现场的历史见证。本报记者 陈洁